|
晚期非小細胞肺癌EGFR 外顯子——20 插入(EGFR ins20)突變-治療新發(fā)展时间:2021-12-03 作者:施俊健醫(yī)生【转载】 作者: 施俊健醫(yī)生 臨床腫瘤科�?漆t(yī)生 肺癌乃全球發(fā)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癥,其中約80%至85%屬于非小細胞肺癌(non-small celllung cancer,NSCLC)。昔日,化療是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主要治療方法,惟成效一直不太理想。自從廿多年前醫(yī)學界發(fā)現(xiàn)部分非小細胞肺癌與基因突變有關,針對性的標靶藥物應運而生,大大改善了患者的存活期,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樹立了新的里程碑。 在眾多與非小細胞肺癌相關的基因突變當中,表皮生長因子受體(EGFR)突變是最常見的一種,約占所有NSCLC個案的40%,常見于亞洲人和非吸煙者。大部分 EGFR 突變屬于外顯子19 缺失(exon19 deletion)和外顯子21(L858R)點突變,標準治療為口服標靶藥 EGFR 酪胺酸激酶抑制劑(EGFRTKI),七成以上患者服用后腫瘤明顯縮小,癥狀亦得到改善。 然而,約10%的EGFR 突變屬于外顯子20插入(EGFR ins20)突變,是EGFR 突變肺癌的第三大族群,而這類肺癌對于EGFR TKI的反應并不理想,故以往并無FDA 核準的標靶治療,臨床上的標準治療方案是常規(guī)化療,惟成效并不顯著──由于治療選擇和效益有限,與其他常見的EGFR 突變肺癌相比,EGFR ins20 突變的患者預后較差,存活率也較低。 新藥誕生挽回被遺忘的一群 幸而,隨著科研發(fā)展一日千里,兩種針對 EGFRins20 突變的藥物相繼誕生,不但彌補了醫(yī)學需要上的不足,更為彷彿被遺忘的一群患者帶來佳音。Mobocertinib是首種針對EGFR ins20 的口服EGFR TKI標靶藥。一項第 I/II 期臨試驗評估晚期EGFR ins20 肺癌患者對 Mobocertinib(160毫克,每日一次)的有效性和安全性,結果顯示他們的無惡化存活期(PFS)中位數(shù)為7.3 個月,總緩解率為 43%。Mobocertinib最常見的副作用是胃腸道副作用,接受160 mg治療的患者中有92% 出現(xiàn)任何級別的腹瀉(其中16% 在第三級或以上)、28% 出現(xiàn)惡心,以及45% 的患者出現(xiàn)皮疹。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(FDA)在2019 年授予 Mobocertinib同類首創(chuàng)藥認證,隨后于2020 年4月授予其突破性治療認證,在當時并沒有任何批準用于EGFR ins20 肺癌的情況下,誠然是臨床上的重大進展。目前正在進行的第 III 期 EXCLAIM-2臨床試驗正在進一步評估 Mobocertinib 與雙鉑類化療在初治患者中的療效,這將是首項比較EGFRins20 標靶治療與目前第一線標準治療的前瞻性評估。 另一款標靶藥Amivantamab是一種針對EGFR 和MET 的雙特異性單克隆抗體。一項第 I 期臨床試驗招募了81名帶有 EGFR ins20 突變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,曾經(jīng)或正在接受鉑類化療后病情惡化的患者。結果顯示,接受 Amivantamab (體重80公斤以下的患者每天 1,050mg,體重80公斤或以上的患者每天1,400mg)治療的患者,整體反應率可達 40%,無惡化存活期中位數(shù)為 8.3 個月。藥物引起的常見副作用包括皮疹(86%)、輸注相關反應(66%)和甲溝炎(42%),但程度大多屬輕微,僅16%出現(xiàn)與治療相關的嚴重(第三級)副作用。Amivantamab 于2020年3月成為首種獲得FDA 突破性治療認證的EGFR ins20 標靶藥物,并于2021年5 月成為首個獲得 FDA 核準的EGFR ins20 標靶藥物。目前,一項針對 EGFRins20 的隨機一線研究正在進行中,旨在評估和比較 Amivantamab 聯(lián)合化療與單獨使用化療的臨床效益與安全性。 對于那些未符合資格參加臨床試驗的患者而言,現(xiàn)時化療仍然是EGFR ins20主要的治療策略。隨著醫(yī)學進步,更有效及更有針對性的治療將陸續(xù)出現(xiàn),為患有此類病癥的患者帶來更多的希望。 免責聲明: 1.本文章轉載自華人�?漆t(yī)生協(xié)會刊物《脈搏》,以下簡稱華�!睹}搏》 2.文章資料并不能代替臨床診癥。倘患者有任何在健康方面的疑慮,建議應及早親身求醫(yī),以免延誤病情。 3.�?漆t(yī)生團隊所提供的一切資訊只供讀者作參考之用。任何根據(jù)華�!睹}搏》的內容逕自作出診斷并招致任何后果或損失,華�!睹}搏》及專科醫(yī)生團隊概不負責,亦無需負上任何法律責任。 上一篇5 招教你遠離寄生蟲下一篇“不痛不癢”的脂肪瘤 |